汇创首趟“思维列车”开通 欢迎“思维旅客”前来搭乘

发布者:管理员  2017/2/24 13:42:56

       爱默生说过:“思考是行为的种子”,学习思考是汇创资本始终不变的企业文化主题之一。然而去年总理的“圆珠笔之问”却引发了整个社会的热议,进而也引发了国人对于“大国制造”的深思。向来提倡“思考者”精神的汇创资本近日开通了一趟“思维列车”,由每个“思维站点”的“站长”带领员工领略知识“美景”。

【第一站】盛军“站长”:通过改革给力“中国制造”

     “一是全面深化改革,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,强化企业主体地位,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;二是积极转变政府职能,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引导,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和法律法规,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;三是立足当前,着眼长远。针对制约发展的薄弱环节,加快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,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;四是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,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部署,扎扎实实打基础,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制高点。”

【第二站】陈冠飞“站长”:科技研发才是“老大”

     “研发承载着企业未来在市场的科技地位,科技创新才是企业赖以生存的长久之计,只有不断进行科技研发和核心技术创新、维护,才能使企业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,提高核心竞争力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华为的成功就是很好的例证。

【第三站】高瑞娟“站长”:“内强素质”、“外树形象”、“有的放矢”

     “我们要全面进行自我剖析,认清自身优劣,不断改进完善,壮大自身力量,是谓‘内强素质’;在维护‘中国制造’既有知名度的基础上,通过科技创新、文化植入、质量把关、售后服务等手段改变和提升‘中国制造’的国际形象,是谓‘外树形象’;要分析国际市场环境,运用市场导向,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,整合资源,突出重点,实现率先突破,是谓‘有的放矢’。”

【第四站】艾琦“站长”:“国际视野”和“大布局”

     “所谓‘成大事者,争百年,不争一息’,任何一个企业,要想发展壮大必须树立大视野和制定长远发展战略。放眼全球,美国、德国等工业大国均已针对发展现状制定了相应的振兴工业发展计划,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,各国之间的贸易流通不断趋于多元化,加上‘中国制造’在国际上既有的知名度,要求我们要站在更高角度,用国际化视野分析和规划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,使中国成为真正‘制造强国’。”

【第五站】杨爱龙“站长”:“危机”提高警觉,“困境”刺激思维

     “市场经济发展瞬息万变,各个行业随时都可能有‘大佬’倒下或‘异军’突起,居安思危,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;未雨绸缪,方能防患于未然。危机意识不仅能使我们保持敏锐的行业洞察力,还是激发企业创新力的内生动力,使企业保持活力和战斗力,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。”

【第六站】王川文“站长”:我们需要“任正非”,也需要“雷军”

     “企业一味的埋头苦干、固步自封,没有创新,终会被市场所淘汰;若只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和设计,却不知如何将产品推销出去,企业也是不能长久发展。一个不为人知的产品是不能被称为商品的,所以无论是任正非般的‘工匠精神’,还是雷军般的‘营销专家’,对炼就‘大国制造’都十分重要。”

【第七站】雷竞“站长”:“热爱”、“单纯”和“极致”

     “我们需要重拾和发扬‘精雕细琢、精益求精、追求卓越’的‘工匠精神’,用心去做事,带着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源于灵魂的本真,淡泊名利,只单纯地想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。”

【终点站】用“工匠精神”打造“金融创新”

       显然,“工匠精神”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,“精益求精,追求卓越;严谨认真,一丝不苟;专注,专业,坚持,敬业;淡泊名利”这些精神内涵是我们每个企业家、普通员工都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品质。不只是练就“大国制造”需要“工匠精神”,金融业亦然。 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商业模式必然是制造业与金融业产融结合的模式。作为金融企业,我们需要打破传统金融模式,以“大国工匠”的心态去对接市场,各行业之间共同配合和相互促进,通过改革、探索,不断创新金融模式,使金融业更好、更有效地发挥功效,服务和助力于其他产业的发展。

上一条: 建设特色小镇 文化支撑必不可少
下一条:没有了